光明区多措并举打造区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新样板。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1日讯(光明新闻记者 雷云霞 通讯员 黄恩童 文/图)2024年,在全市社院创新发展联合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光明区委统战部与深圳社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光明社院获深圳社院首批分院称号,实践教学基地光明侨院获首批现场教学基地和深圳统战智库“5+N”研究平台建设合作单位称号,是全市唯一获牌签约“大满贯”的区级社院。
据悉,光明社院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在办学模式上谋发展,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研发上出实效,在资源开发上求突破,努力率先走出一条区级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的新路。
突破常规 克服“三无”难题
光明社院破解无预算、无人员、无编制“三无”难题,人员安排巧妙灵活、课程开发独立自主、教学形式大胆创新、师资培育联动多方,克服困难、打破常规。
由统战部业务骨干直接承担有关办学具体工作,形成“抓业务、带队伍、办培训、上讲台、出口碑”的良性循环。结合已有业务需求设计培训,专项经费投入较少,运作成本低,实现了较高起点部署起步和敏捷高效落地执行。
注重创新 打造“爆款”班次
2024年,光明社院围绕上级指示与对象需求,积极开展各类统战对象主体班次8期,培训近300人次。各类班次主题化、项目化、精品化程度较高,内容针对性、时效性强,学员对培训质量、效果给予充分肯定。
打造学员“夜训互培”模式,精心设计“学员微讲堂”,鼓励上讲台、展风采,结合自身岗位分享独到经验和见解,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形成多方互动、真诚沟通、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见习”在“知”与“行”中丰富学识、提升格局、拓宽视野,加深对国情及祖国发展路径的认知,培训干货多、形式活、收获足。
打破“灌输式”培训的传统模式,创新采用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乐高工作坊等,参训学员评价为“参加过的质量最高的”培训班。
精心设计 创建“出圈”品牌
光明社院结合区域实际,创新打造“部长书架”“公共商学苑”“光线培训”“益企君同心团”“O型学库”“知惠讲堂”等教培品牌,2024年举办30余期,覆盖统战对象、统战骨干近千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方法+实践、理论+案例”探索,弥补常规讲授式的不足,自主研发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项精品课程,“‘团’论策沙龙”“案例私董会”“归侨历史剧本杀”等教学活动已开展30余场,受到各界欢迎。
整合资源 突出“硬核”实力
光明社院坚持联合办学、开放办学原则,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上深入挖潜、横向拓展。通过主动与机构拉通合作,在共创教学、课题研究、联合培训等方面探索尝试,实现了培训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与兄弟党校、代表企业、特色园区共建系列研学空间。共享党校3万余平方米的场地空间,拥有各类教室19间、宿舍147间,内部特别打造合作共事多功能教室、中华文化研学活动室等统战专区;开发出光明侨院、光明回归亭公园、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光侨云迳”侨文化融合发展走廊等20多个“同心”实践教育基地。
与上级部门、重点高校、专业机构联合开发培训项目。承办全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全市基层党校师资培训班;与新国大苏研院共创企业家研学模式,邀约新加坡企业家与光明本土企业家共同参与,合作完训;联手证监局下属资本市场学院,聚焦科技金融赋能深圳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调研;与中大深研院、清华深研院均有深度合作项目,已建立起广泛的合作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