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模具产业集聚基地。
布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光明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12亿元,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4亿,增长13.9%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42.9亿元,占新区GDP的40.3%。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四城两区”的发展目标,新区未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先进制造、高端制造产业名片,着力培育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瞪羚”企业乃至“独角兽”企业在新区发展壮大,构筑新区产业体系新支柱。
未来,新区还将积极对接全市大科学装置群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打造服务优质、条件优良的招商平台,继续引进一批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以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天安云谷等载体吸引高端人才,倒逼新区高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盘活老旧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更多像华星光电G11、光明云谷等重大产业项目扎根新区,做大做强。
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光明新区2018年工作报告,对优化营商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软环境”为“硬支撑”,用更优质的企业服务厚植发展新优势,要继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和以企业问题为导向相结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正税清费,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理减免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加快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加快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此外,新区还提出实施“千家企业挂点服务计划”,在新区规上企业、上市企业、中小型高成长性企业、创新性强企业中选取1000家,作为区、办事处、社区三级领导挂点服务对象企业,其中新区领导挂点110家企业;办事处领导挂点735家;社区书记挂点企业155家。通过挂点服务,调研企业经营生产情况,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与此同时,还提出要全力将新区打造为“全市服务最高效、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区域的目标,在营造全市最优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营造更优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一流宜居宜业环境、营造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营造全市综合成本最低经营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