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光明网>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倾力打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

发布日期: 2018-04-19 10:43 [绿色光明网]

光明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现场。

深圳新闻网4月19日讯 4月18日下午,2018年深圳·光明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在五洲宾馆举行。此次以“新起点·新引擎·新愿景——四城两区绘蓝图·凝心聚力谱新篇”为主题的光明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是由光明新区管委会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信息委、市科技创新委、市投资推广署、市贸促委等单位支持。推介会邀请了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优秀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商协会组织、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及媒体代表逾700人参加。

光明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宏彬在致辞中表示:“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选择光明、投资光明、扎根光明!我们将倾全区之力,为大家打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希望广大企业家朋友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光明、投资光明,把握光明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机遇,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光明新区的改革发展,与光明新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会上,光明提出实施“三大工程”助力光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与42家企业就创新型科技项目、创新合作服务机构、创新走廊科学园区、创新创业投资机构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

据悉,此次光明新区举办营商环境推介会,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发挥光明新区优势,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光明新区提出全面建设产业新城、科学新城、美丽新城、幸福新城,加快打造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企业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拓展产业空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为光明乃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起点·新引擎·新愿景

打造高端业态集聚的产业新城

未来的光明,产业空间集约高效,产业结构科学合理,产业竞争力强大,成为以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城区。

新规划:构筑南北协调、东西均衡发展格局。

在发展布局上,光明将重点围绕科学城、凤凰城、光明小镇、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沿松白路一路两侧转型提升带等区域开发建设,逐步构筑南北协调、东西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城位于光明东北部,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重要布局。凤凰城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全市17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光明小镇规划范围11.4平方公里,拟投资300亿元,将打造出一个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小镇。茅洲河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总长度约14.8公里,重点打造成为光明独具魅力的城市滨水景观长廊和休闲文化带。沿松白路一路两侧转型提升带全长12公里,以城市更新作为土地二次开发利用的重要抓手,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双转型,城市功能与产业形态双提升,加快打造成为一条新旧协调、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转型升级带”。

在产业规划上,光明规划了16.42平方公里用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9.22平方公里,新增2.84平方公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新材料(石墨烯)研发制造基地(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

新产业:

依托华星光电、欧菲科技、贝特瑞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新型显示、石墨烯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发展集聚、优势突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格局。

新空间: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需求。

光明工业区块线范围共计31.8平方公里,拥有大量连片可开发土地,并通过多方式拓展产业空间,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差异化空间需求。

产业用地供应。2018年,光明可出让产业用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共计31宗;商业用地5宗,15万平方米;产业用地26宗,9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光明计划新拓展产业用地300万平方米,其中,通过土地整备方式拓展产业用地200万平方米,通过城市更新、整村统筹、整体搬迁或合作开发、农地入市等形式释放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

打造引领源头创新的科学新城

依托深圳科学城建设,集聚顶尖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未来的光明,将是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深圳科学城:位于光明东北部,分为核心区、科教区、配套区、拓展区四个组成部分。

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国新型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重要引擎、创建现代智慧生态城市发展典范为目标,坚持原创引领、顶端发力,高标准规划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城。

核心区:规划建设一批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室、综合研究平台等,为跨部门跨领域交叉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催生一批颠覆性的新理论、新科技、新产品。

科教区: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建设医学类学科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工科交叉学科及科研实验平台,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顶尖科教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

拓展区:拓展区分为西拓展区和北拓展区,为更远期引进大装置预留用地。

配套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会议交流中心、科学展示中心、院士专家楼、产业转化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综合公园等配套设施,打造科技服务功能完善、生活服务品质高端的综合配套体系。新建新型产业空间200万平方米、人才住房3000套。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城

未来的光明,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绿色之美充分绽放,城市品质独具特色,市民生活舒适便捷,成为优美宜居、韵味十足的“不一样”的城市副中心。

品质之城: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推进城市品质建设,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河流、灯光景观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强基惠民,全面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打造品质一流、内涵丰富、干净有序的精品城区。

公园之城:以绿色生态作为独特名片,充分发挥光明的“山、水、林、田、湖”等特色生态优势,坚持以高标准投入、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打造“公园之区”。到2020年光明公园总数达到25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平方米。

海绵城市:深入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光明凤凰城等24.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深化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全面开展19个汇水分区、79个试点项目建设,涵盖道路、河流、住宅、公园、产业园、城中村等多种类型,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探索新路,提供试点样板。

光明小镇规划面积1100公顷,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将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技娱乐于一体的高端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

未来的光明,社会大局更加安定,文明风尚更加彰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成为多元包容、温暖和谐的幸福家园。

——完善的住房保障:构建多层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各类人才的住房保障,以“安居”促“乐业”。到2020年,总投资80亿元,筹建保障性住房项目26个,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及人才住房3.1万套。

——区域性医疗高地:构建完善由高校附属医院、市属三甲医院、区级医院及社康中心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医院床位数5250张,千人床位数8.1张,位居全市前列。

——区域性教育中心:着力集聚一批高端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教育体系。到2020年,新建大学1所,新建幼儿园30所,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6所,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20000个。

——十分钟文体生活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深圳书城光明城、光明体育馆、龙光综合体等一批文体商业服务设施,构建“十分钟文体生活圈”。

全面建成“四城两区”

产业新城+科学新城+美丽新城+幸福新城。

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

三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域性教育医疗和创新高地、高技术产业基地。

2035年:深圳综合性科学中心、区域发展极、重要城市副中心。

2050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国家级科学城、珠三角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深圳北部中心。

参加光明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的企业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三大工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光明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先后出台“1+18”和“鸿鹄计划”等政策,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优质企业铺天盖地”的金字塔形产业生态体系,着力实施三大政策工程:

鲲鹏工程:助力大企业做强做优

——实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落户奖励。一是一次性落户奖励。对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业项目总部落户光明,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奖励。二是全方位建设费用支持。对市级“十大行动计划”等高端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光明,按上级资助50%,给予最高5000万元配套,并在空间、建设等方面给予“一事一议”专项资助。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4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对新迁入光明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业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装修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高管临时安置补贴;并根据企业实际,对其分3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高1500万元的租房补贴。

——提供最具吸引力的供地政策。光明新区为产业发展储备和整备了大量的产业空间。2018年,光明新计划出让工商业用地31宗,合计105万平方米;未来3年,计划新拓展产业用地300万平方米。此外,光明产业用地价格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空间和土地资源具有较强优势。

目前,光明正在修订用地出让各项政策措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优先解决上市、总部研发等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对龙头企业以及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重点产业项目精准供地。同时还创新土地供应模式。

——高标准支持企业引进梯队人才。

一是针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实施高端人才奖励政策:对在光明工作的杰出人才、精英人才、成长型人才给予最高600万元的人才奖;对引进上述人才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伯乐奖。二是落实“鸿鹄工匠”技能人才扶持政策。对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荣誉的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光明“鸿鹄首席技师”的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同时,对企业建设特色培训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推进新型学徒制企业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

——“多策并举”支持企业做强做优。

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一是补贴企业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投资、智能工厂、重大技改项目予以最高1000万元补贴。二是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 按照加计扣除10%、予以最高200万元补贴;对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例超过5%的企业予以最高500万元补贴。三是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平台。对企业新设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予以最高500万元补贴。

扶持企业由大向强。一是对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5%的企业,按其规模和增幅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二是对光明百强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按其增长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三是对企业股改上市的各环节进行培育扶持,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质量和专利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对获得国家质量奖的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省级质量奖300万元、深圳市长质量奖最高200万元,区级质量奖最高100万元;对区级卓越绩效试点企业奖励30万元。二是对获各级专利和版权奖励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三是对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商标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四是对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创新类企业给予单项最高100万元奖励。

多渠道支持企业“走出去”。一是对各类国内外经贸会展活动的参展企业给予最高100%全额补贴。二是对重要国际认证给予单项最高10万元补贴。三是大力推动中以、中德等国际化合作项目建设,为光明企业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构建全天候、全方位企业服务机制。

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企业工作体系。今年,光明选取了1000多家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台账,由新区领导、办事处领导、社区书记逐一挂点,为光明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以此助力重点企业做强做优。

雏凤工程: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

——全方位保障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光明新区能提供政府自有产业用房规模已超10万平方米,社会供应产业用房达到4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3年,总计可提供超过200万平方米的高端优质产业用房。同时,光明厂房租金均价仅为全市厂房租金均价的一半,具备较大的价格优势。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对众创空间、创客实践室等载体给予最高1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及最高90万元租金补贴;对孵化器给予最高2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对加速器给予最高25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对科技创新产业园给予最高3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对入驻光明留学生创业园的企业给予首年免租、第二第三年租金3折的优惠,并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启动资金。对国家、省、市、区级创客大赛的获奖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和最高20万元租金补贴。鼓励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

——助力多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

一是对符合光明产业发展导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鸿鹄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补贴,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将补贴额度提至最高5000万元。二是对鸿鹄团队在光明创业,根据实际需要对租金予以补贴,3年补贴最高累计600万元。

——多举措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光明设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引导母基金,并设立了4只子基金,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从多个层面提供融资政策扶持。

筑巢工程:营造一流的宜居宜业配套环境

目前,光明加快各类住房保障项目建设,建成后将提供3.1万套人才住房和产业配套宿舍。同时,光明拥有完善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帮助解决各类人才的“安居”问题。杰出人才可享受最高120平方米10年免租优惠, 10年期满可申请产权。精英人才可分档次享受最高120平方米3年免租优惠或每月房租货币补贴。光明成长型人才,可优先轮候安排光明公租房。

对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给予场地租金、装修费用、落户奖励等各项合计最高18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对技术转移机构,给予落户和建设补贴最高400万元,并按其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每个机构每年最高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咨询、上市辅导、法律财务、工业设计、创新创业等服务机构落户光明开展业务,按其主营业务收入的20%给予3年内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总部设在光明新区的认证机构,给予3年内每年100万元运营补贴。对落户光明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奖励。对各类机构在光明承办的高端科技创新交流活动,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推动公共配套设施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已与新区签约,新区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为国科大深圳医院;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深圳标准最高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将于今年5月开业;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已开建。

投资近20亿元的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建设,现代化的文化馆、图书馆、群众体育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日益齐备。光明·迳口马拉松赛、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大型活动落户光明。

中山大学附属中小学已经落户光明;深圳市实验学校光明部今年9月正式开学;湖北黄冈中学优秀团队全面运营光明外国语学校;深圳特级教师、地方领军人才担任光明高级中学校长。未来3年,光明还将再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5所,按每年新增5000个学位的规模,持续扩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本版文/图 大田 蒋怡)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