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05-18 08:44
90后叶小苌每天的工作都与猪、牛、羊等牲畜打交道。
深圳新闻网5月18日讯(记者 陈圆圆)每个人岁月静好的背后一定有很多人在默默辛苦付出。90后叶小苌和她所在的战队365天*24小时地守护着超过500万人口的肉品安全,她每天与猪、牛、羊等牲畜打交道,工作环境艰苦,但她数年如一日在砥砺奋斗,就是为了守护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让大家吃到放心肉。
叶小苌今年27岁,是一名驻屠宰场检验检疫员,主要负责动物检疫工作。在工作期间,叶小苌协助办理59宗行政处罚案件,其中“瘦肉精”案件有52宗,共计销毁动物209头,货值约255万元,有效的阻止了问题肉进入市场,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长年与猪打交道 只为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5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叶小苌的工作地点,刚走到屠宰场门口,就闻到一股猪粪的味道。走进屠宰场猪粪的味道更加浓了,记者不自觉地捂上了鼻子。随后,叶小苌把记者带到了她办公室。进到办公室后,记者才深深呼吸了一口气。
在办公室里,叶小苌对着屠宰场的监控视频向记者介绍了这里的工作。平均每天会有4800头生猪运到这里进行屠宰,每一头生猪运到屠宰场的时候,首先要在检疫台核对耳标号并进行初步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运到待宰区。记者看到这个检疫台就是一个约两米高的简易棚子,平时检疫员就是站到检疫台上检查到场的生猪。叶小苌告诉记者,这个检疫台是近2年为了方便检疫员工作才搭建,在这个检疫台没搭建之前,她和其他的检疫员每天都需要爬上运猪车去检查,是一项十分消耗体力的活,尤其是下雨天,即使穿上了雨衣全身都会湿透。 叶小苌告诉记者,生猪进场的检疫从早上7点就开始,检疫员必须6点多就要到场穿上白大褂、水鞋等装备做好检疫前的准备工作。“我们都是要到10点后才吃早餐。”叶小苌说,每天早上7点到10点是生猪检疫高峰期,为了减少生猪在等待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要尽快完成检疫把猪放到待宰区。“夏天热的时候,运猪的车停在这里,车上空气流通慢,猪会出现热死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检疫效率。”叶小苌说道。
叶小苌说,只有让健康的猪肉进入市场,才能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通过第一关初步检查后,生猪就会被送到待宰区静养,接下来,检疫员还要对这些猪进行进一步临床检查判断是否患病并通过尿检来判断生猪是否含有“瘦肉精”,一旦检查出有问题的生猪,就送到深圳市城市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如若发现“瘦肉精”生猪就依法启动行政执法程序)。
不畏工作环境恶劣 肩负重任深感光荣
为了进一步了解叶小苌的工作,记者提出要到她平时工作的现场去看看。叶小苌面露为难说:“你要先有个心理准备,那里的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虽然戴有口罩,但是当来到生猪待宰区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臭味和生猪的叫喊声让记者有些难以承受,于是赶紧进了一个紧闭的办公室去吸吸没有臭味的空气。这时,记者不由得对叶小苌和她的同事们增加几分敬佩。
稍缓过来,记者继续跟随叶小苌去看她的工作环境。记者看到,一名检验检疫员正拿着一根顶端套有一个杯子的长长的竹杆走进猪圈给生猪采集尿液。“我们的工作就是和动物打交道,它们的排泄物也是我们要检验的内容。”叶小苌笑着说:“习惯就好了。”
这些宰前工作都会在白天完成,到晚上10点后,屠宰场就会开始对完成宰前检疫的生猪进行屠宰。“我们的工作是365天,24小时的。”叶小苌告诉记者,晚上10点开始宰杀生猪,上晚班的检疫员进行同步检疫。一系列繁琐的检疫程序后,在合格的生猪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章,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一直到凌晨6点左右,检疫工作才做完。
“这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每个动物检验检疫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叶小苌说,市民能吃上安全健康的猪肉,作为一名动物检验检疫员感到十分满足和光荣。
结束每天的检验检疫工作后,叶小苌就像在猪圈里浸泡过一般,浑身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下班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要不然太臭了。如果你从这里出去后去坐车,司机肯定会说你一身猪屎味。”叶小苌笑着说,自己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生活,对这些味道早已经习惯,但是每当自己出去逛街或者打车时,别人总能闻到自己的身上有一股猪粪的味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必须先洗个澡。
短暂的采访,深刻的印象,从叶小苌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位食品检验检疫员敬业、奉献的质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