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新闻 > 

光明新闻

用担当冲破疫情“阴霾”迎接“光明”:光明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来源:南方+发布时间:2020-02-28 14:26

让抗疫决策精准化、科学化  

光明战疫 

走出科技防控路径  

疫情防控“一屏可知”、“云采集”手环监测、5G智能防控……这些科技范十足的防疫举措,在光明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利用大数据、智慧科技支撑,不仅让疫情信息可视化、动态化,更让抗击防控决策精准化、科学化。而这些战疫科技利器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光明区在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过程中,区域创新氛围日渐浓厚的一次集中体现。据了解,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主阵地中的主阵地”,经过近两年努力,光明科学城科学显示度明显提升,优质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  

疫情防控地图整合全区疫情数据资源  

围绕大数据支撑疫情态势分析和精准防控,光明区开发疫情防控地图,整合全区疫情数据资源,实现全区疫情数据立体化、可视化、动态化展示,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一屏可知”,辅助各级各部门直观、实时、全面掌握全区疫情态势,为全区防疫决策、指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27日,疫情防控地图已对接卫健、应急、科创、工信等部门数据,构建包括疫情统计、人口趋势、网格排查、企业复工、交通管控等34个关键领域指标,汇聚医疗检测、网格排查、企业服务等七类数据10万余条,为光明区疫情态势感知、决策指挥提供数据分析、支撑及展示能力。  

同时,为解决因数据来源不同而导致基层工作人员重复排查的问题,结合深圳市发布的《关于住宅小区和城中村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措施》的要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组织开发了光明区防控工作平台。平台汇聚了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区内企业上报的数据形成上报库,通过与“深i您—自主申报”“深圳公安—防疫报备登记”以及社区管理人员已排查登记的信息进行清洗比对。针对筛选出未登记的重点人员,系统将自动派出核查工单。在确保不漏一人的同时,解决了社区管理人员重复核查信息的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各类登记数据66万余条,每日新增数据2万余条,每日派出工单约700条,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核查的压力。  

全市率先运用“云采集”手环精准布控  

光明区通过“人防+技防”“智慧化+防控”等模式,不仅在为保卫群众健康抢时间,也给基层治理带来更多新的视角。  

马田辖区有出租屋等各类楼栋13901栋。该街道应用5G智能防控和NB-IoT智能门磁技术,在100套5G智能门禁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安装第一批500套5G智能门禁系统,用科技为疫情防控添力量。  

在被隔离人员住宅门口安装智能防控后,可实现精准服务及居家医学观察等功能,社区只要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等,就能达到24小时实时监控重点对象动态。一旦发生重点对象自行离开住所等情况,便会触发异常行为预警,方便各监测点及时进行跟踪到场处理。该智能防控设备支持实时监控、移动侦测、双向语音实时对讲等多重功能,被隔离住户如有相关需求可通过设备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为提高检疫检查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玉塘街道率先在全市运用“云采集”手环来精准布控。检疫检查点工作人员佩戴手环,所有居民及车辆进出都要经手环扫描身份证,来往人员用身份证在手环上一刷,就能在社区智慧管控系统看到该人员的身份信息,后台APP显示“正常”方可放行,若检测中发现疫情重点地区来深人员或发热人员,将按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一旦发现有确诊病例,便可快速追踪该人员近期行踪,第一时间找到相关风险人员。  

从疫情看发展  

光明科学城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公共服务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进展十分引人关注。  

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学城开发工作正有序推进。一是稳步推进重点片区复工复产。编制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计划,统筹协调社会投资项目分批稳妥有序复工。截至2月25日,光明科学城内重点片区建设项目已全部复工,返岗率最高的项目接近95%,初步预计在3月初可基本实现满员施工(除疫区外施工人员)。二是高质量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依托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管理平台,谋划启动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导则,构建城市建设要素一图一表,为开发时序安排等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依托“智库+总设计师”制,谋划召开智库专家研讨会实施方案,提升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  

每一次突发事件都会推动一系列改变。智慧城市作为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重要综合技术手段,城市科学治理的抓手,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强大功能和作用。光明区充分利用高科技防控疫情,也将给科学城的开发建设带来新思路。笔者从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获悉,科学城将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未来科学城开发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日常生活服务”“互联网+城市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实现城市精细化和动态管理。这不仅是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要求,更是面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未雨绸缪。  

此外,上述负责人也建议开展韧性城市规划,将城市韧性、减灾防灾、疫情应对、低影响开发等纳入目标,建立城市应对灾害的弹性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城应对重大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光明科学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撰文】柳艳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