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有“面子”更有“里子”,城市品质提升,奥利给!(光明区两周年系列报道⑤)

来源:光明融媒客户端发布时间:2020-09-18 16:02

岁月顾盼,时光生辉。

2018年9月19日,光明行政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将满两周年。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两年,于光明的袤土上,却是空前的繁华。

两年前,市委市政府赋予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荣使命;两年来,光明人以昂扬的精神和硬核的作风,攻坚克难,大干快上,各项工作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两年后,绚烂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美好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值此光明区成立两周年之际,光明融媒以“‘两’情相悦,‘九’久为功”为主题,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从民生、产业、党建等9个方面,为您多角度呈现全区抢抓机遇求发展、砥砺奋进谋新篇的工作成效,请市民朋友检阅。

本期推出《“两”情相悦 “九”久为功》系列报道之城市品质篇,敬请关注。

曾经,光明给人的印象是“深圳的西伯利亚”,奶牛场、荔枝林、草莓园……虽绿色生态,但不免有些落后的味道。如今在光明,当你穿行在干净的街道上,置身于如画的公园里,漫步在靓丽的村居中,总会感觉分外舒适和惬意。

近年来,承载着建设光明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的历史使命,光明区全方位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市容市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明的城市气质也踏着科学城建设发展的节拍,逐渐成为光明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公园之区”

驱车行驶在光侨路,很容易被一座横跨道路、气势如虹的“红桥”吸引。如果从空中俯瞰,桥面更为“养眼”。

红桥公园(原光明小镇运动森林公园)作为新型城镇化项目光明小镇“一轴五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长4公里的“红桥”为亮点工程,西通新城公园,东接马拉松山湖绿道。目前,“红桥”钢结构总体完工80%,入口区景观及建筑总体也即将完工,预计11月可全面开放。

在公常路一侧,“光明云环”醒目地矗立在路边,迎接八方来宾。云环上面清晰地用箭头标识着部分地名,指引着人们去往光明科学城、光明云谷、光明小镇。今年4月起,这里被纳入科学城核心区全域景项目进行改造;8月初,一个精致灵巧的光明云环公园就已来到市民身边,当初杂草丛生的小山坡已不复存在。

新近建成的“光明云环”,呼之欲出的“红丝带”,都只是光明区近年来坚持全域景观、做好山水文章、建设公园之区的缩影。这样化腐为奇乃至“无中生有”的景观,两年来密集冒出,其中不少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2018年,光明区提出全面建成“四城两区”的奋斗目标,四城即全力打造产业新城、科学新城、美丽新城、幸福新城。围绕这一目标,全区强力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公园之区”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

光明行政区成立后,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定位和使命,依托“山水田林湖”生态优势,制定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公园建设总体目标。

如今,在光明科学城的总体空间布局上,“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绿环萦绕”,即是以茅洲河绿廊和周边郊野公园为主体,为科学城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

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之初,原有公园6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平方米。截至今年8月,光明区已建成公园26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30.85平方米,绿意更盛。

光明区城管局介绍,2020年,光明区还将推出百草园、百花园等一批精品特色公园,建成一批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绿荫相随的滨水湿地公园。

“大美村落”

从光侨路转入融汇路,途径甲子塘社区时,会看到这样一幅图景: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沿途随处可见花团锦簇、绿意盎然,顽童的打闹声惊跑了水里的游鱼,老人们气定神闲地下着棋……初到这里的人或许很难想象,曾经的甲子塘社区,自建楼房低矮杂乱,排洪渠更是垃圾成推、异味扑鼻,市民要掩鼻而过。

如今,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这里聚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年轻人乐居于此。“我们亲眼目睹了甲子塘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美。”一位市民说道。

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确定了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生活污水等10项工作任务。光明区自加压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物业管理和绿化品质治理两项“自选动作”,形成“10+2”项治理任务,打响了全区11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攻坚战。

2018年和2019年,光明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城中村治理任务。截至今年8月,光明区110个城中村完成美丽蝶变,累计获得市级奖补资金的31%,居全市各区第一;共整治“三小”场所约1.6万家,实现城中村出租屋视频门禁全覆盖、公安信息大数据全共享;建设微小型消防站138个,打通出租屋消防通道直通天面约1.5万栋……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城中村“灰头土脸”的印象不再,特色村落也初露精致“面容”。2019年,碧眼旧村被纳入光明区“大美特色村落”试点建设,通过挖掘人文特征、整体改造提升,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两年,村里变化非常大,以前的脏乱现在都看不到了。”租住在村里的张先生说。

“大美村落是城中村治理的2.0版本。在整体治理的基础上,需要形成一批特色示范点,按照新的治理标准,形成城中村治理标杆。”区城管局品质办工作人员介绍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光明区已完成碧眼村、圳美村、瓦窑头村、石围新村、龙湾片区等5个“大美特色村落”建设,实现了“五美”蜕变(整洁美、人文美、生态美、形象美、夜景美)。下半年,光明还有一批大美村落陆续启动建设。

“全域皆景”

 乘车沿着公常路前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沿途的灌乔木错落有致,青青草地与景观石相映成趣,车窗外,光明云环公园、光照未来公园景色正好,“光明腾飞”、“时光穿越”两道特色天桥如双虹幻落,让人赏心悦目。

公常路今日的好光景,要从光明区的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说起。

2019年,光明区制定道路景观提升3年行动计划,统筹全区65条重要道路、主次干道开展绿化景观提升,并对慢行系统进行改造,重点打造出光侨路、光明大道、观光路三条“样板路”;还有以公园休闲式设计为主题的东明大道,以宫粉紫荆为主题的振兴路,以大腹木棉为主题的白花大道,以红花玉蕊为主题的华发路等一批特色道路。

当然,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会止步于零星的“样板”。2019年,光明区又出台《进一步规范“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全域景”理念,围绕科学城核心片区、地铁6号线沿线和其他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相关工作。

道路“白改黑”、市容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全域景观提升……两年间,全区共立项21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62亿元,已完工项目165个,光明“颜值”被一次次刷新,城市品质也随之发生质变。

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对面,原来只有一栋高8层、占地1.2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经过整治提升,这里已摇身变成一个现代化研发空间,作为光明区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基地。

该中心将打造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完善深圳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生态链,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速跑”提供助力。

如今的光明,在“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下,光明科学城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管理日趋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背后,其实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从这个层面来说,光明区努力提升城市品质,精心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科学家的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使光明日益成为更具魅力、更富活力、更有潜力的投资兴业热土,无疑有着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记者 谭广淼 整理报道)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