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区: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1-01-11 16:06

亮点1

构建“3+1”产业体系

推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努力争做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根植于深圳这块创新热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基础研究,但偏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光明区以需求为导向,以破解“卡脖子”问题为目标,着力在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方面有所作为,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具体如下文。

一是在研究方向和布局方面更加聚焦于产业领域。突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攻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源头供给。

二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充分考虑产业转化。光明科学城将创新与转化深度融合,突出“沿途下蛋”基本导向,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迅速应用和转化,通过大规模的产业应用正向回馈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比如,依托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创新推动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一栋楼里实现“楼下的问题在楼上解决”,推动工程生物领域科技型企业加速孵化及集聚发展,促进大科学装置和产业项目互为支撑,产生协同共振,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实现“沿途下蛋”。

三是在扶持政策方面构建“3+1”产业体系。光明区结合科学城科研主攻方向和辖区产业结构,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针对性出台“3+1”产业发展系列政策,聚焦“沿途下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重大技术攻关;聚焦“创新驱动”,建立“注册未满五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精准管用”,针对同一项目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区级专项支持;聚焦“协同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完善综合服务配套,营造“优势优先、新兴培育、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亮点2

齐聚四大要素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是选择落户光明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了解到,光明区从四个方面发力,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创新有人才。光明区正在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人才服务专员、行业专家共同联系服务一位人才的“3+1”模式,全力提高区内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开发光明科学城“智慧人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推动实现人才项目申报、人才政策兑现、人才精准服务、人才数据动态监测等功能,力争成为“互联网+人才服务”的范例。

创新有载体。光明区打造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方位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无论什么成长阶段的企业,在光明区都可以找到成长空间。光明区打造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自2013年开园以来,共引进72个项目,成功孵化企业13家,培育为国高企业的有6家。

创新有资本。首先在资金保障方面,深圳市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准备了130亿元的资金,同时光明区也准备了约20亿元资金,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另外,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本问题,光明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区级引导基金,联合银行、基金公司等几百家金融机构,构建光明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2020年已举行9场科技金融活动,协助10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亿元,7家企业获得投资意向4500万元,4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政策投融资奖励288万元。

创新有服务。光明区政府设立两个中心,一个是企业服务中心,一个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另外还联合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机构创立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为辖区企业提供100余项科技创新服务。此外,通过科技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讲堂、政策辅导会、投融资路演对接、银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搭建“奖金+政策”一体化激励链,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光明新闻记者 李军涛/文 记者 管强 卢正辉/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