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最新动态

光明区探索应急管理创新 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来源:中国改革报发布时间:2021-07-06 13:09

深圳市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大力探索一系列“微改革、微创新”,创新运用传统方式解决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探索“安消一体化”网格管理,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逐步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光明探索”。

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国家战略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工作使命,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守底线、防高频”为目标,以“严、细、实”的作风,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大力探索一系列“微改革、微创新”,创新运用传统方式解决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探索“安消一体化”网格管理,为企业提供“菜单式”自选专项整治服务,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逐步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光明探索”。

探索“党建+”

夯实应急管理机制

攻坚先得队伍硬,克难首要机制顺。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建设。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一批公务员,招录50余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地质气象、消防等各个领域特聘专干,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织、作风、人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责任过硬”的“五硬”应急队伍。

积极推动“党建+社区”建设。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以共建新羌社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为切入点,落实社区党建防灾减灾“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个预警微信群、一次培训、一个预案、一张图、一个联系表、一次演练、一套物资、一套预警设备、一套应急广播、一套预警预报系统、一个宣传栏”的“十三个一”工作任务,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建设。以重大危险源企业华星光电为试点,与华星光电党支部点对点联系,共同组建“安全生产服务”党员先锋队、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队,依托华星光电附近的塘家消防站建立危化品专业救援站,10分钟内即可赶到华星光电T5/T7厂区现场实施专业救援。

厘清风险源

建立自然灾害数据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摸清辖区灾害风险区域、时段、部位等关键信息,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着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属地为主的多方协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并全面开展历史灾害调查、致灾孕灾调查、承灾体调查、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调查等普查工作。

为建立覆盖全面的自然灾害数据库,光明区应急管理局根据普查结果和深圳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对辖区易发生自然灾害的类型、致灾风险、灾害链特征等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存在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时段、部位,形成辖区自然灾害数据库,编制区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以科技支撑构建全面精细的感知网络体系,搭建减灾“烽火台”——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网络构建与应急响应示范”光明示范工程,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建设林火监测系统,通过高光谱卫星、无人机、地面红外监测基站等多源监测手段,建设精准高效的协同监测和智能预警预测系统。不仅如此,还利用InSAR技术,实现对房屋建筑、水库大坝、地面沉降的定期监测。

近年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重点针对辖区电子产业比较集中的特点,梳理出危化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涂层烘干、高温熔融、洁净车间等七大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生产安全领域和触电、机械伤害、高坠等三个事故易发的高频领域,并探索出“危化品联合执法”“粉尘涉爆五严防”“有限空间四个一”“工业园区三个细化”“锂电池企业三个全覆盖”“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高坠检查要点”等一系列措施管控高危风险。

监管网格化

强化隐患闭环管理

“三位一体”“安消一体化”,是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近年来在安全监管“微创新、微改革”方面推出的重要举措。为“补短板、强基础”,近5年来,光明区各部门累计投入安全生产领域经费约126亿元,累计开展68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了全区安全生产基础水平。

为完善区街消防管理工作机制,光明区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将公安部门负责的消防日常管理职责平稳移交街道与消防大队,明确了由光明消防大队(消安办)对全区消防工作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执法和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同时,明确了由公安派出所对五类特种场所实施日常消防监管,而街道负责辖区“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对企业实行“安消一体化”。此外,光明区率先以年薪30万元面向全国特聘40名消防管理专家,进一步理顺了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充实了专业监管力量。

为做到全覆盖管理,光明区创新工作方法,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划分为1734个综合网格,配备1734个网格员,巡查包括“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按照“属地为主、便于监管、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原则,将全区工贸企业划分为114个安全生产专业网格,网格员日常巡查工矿商贸企业内安全隐患,并负责跟进处置。

通过探索“安消一体化”网格管理,光明区推动消防网格与安全生产网格有机融合,各街道安监办和消安办统一指挥,由安监办主任兼任消安办主任,配备368名安巡员和223名消巡员,负责巡查辖区内的安全隐患并跟进整治。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根据涉及的高危专项及风险管理情况,将企业分为A、B两类各4个级别,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执法巡查标准和自查指引,实现企业自查、安全巡查和执法检查“三标准统一”;为降低执法检查频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联合执法(巡查)平台,实现“一次上门服务”完成多项执法(巡查)任务。此外,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为辖区12,000余家企业提供送教上门,通过“自主报名+重点选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自愿参加、自选课程的“菜单式”安全培训服务。

创新“烽火台”

健全高效应急响应

“90套预警喇叭,覆盖重点河道、居民楼、城中村,让500米内群众清晰听到播报内容……”这样看似传统的预警系统,在光明区基层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奇效”。2020年“龙舟水”与台风期间,“应急大喇叭”系统共播报台风暴雨预警信息29次,保证了基层群众在第一时间响应;疫情期间,大喇叭更是被应用于播报疫情防控动态信息。

根据规划,光明区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落实“一库三中心”战略构思,以“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应急指挥中心、监测预警中心、宣传教育中心”为核心,重点围绕“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业务系统”五个业务应用领域和“感知网、通信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四大赋能工程,不断完善光明区应急标准和运行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光明区还与华为公司合作,率先建立全区统一的值班值守、融合通信、资源调度、系统指挥的应急指挥系统,整合接入监控探头、视频会议终端及各类应急数据资源,实现应急物资、人员队伍、防护目标、风险隐患源等各类应急资源“一张图”,同时将事件信息、通信调度、数字预案等应急资源对接至区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统一指挥、分级响应、上下联动。

“要建设一座‘不一样出彩’的科学城,守牢安全底线是前提。”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刚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关键一年。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守住一个底线、统筹两个大局、突出四个强安、打造五硬队伍、坚持六个持之以恒”,持续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各个环节的“微创新、微改革”,高标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为“高颜值、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保驾护航。

中国改革报 张志斌 麦见峰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