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时间:2022-05-30 17:06
夏日将至
气温上升
雨水增多
在这草木繁盛的季节
蚊虫与肠道致病微生物活跃
光明疾控提醒您
注意防范以下健康风险
↓↓
一、新冠肺炎
全球整体处于第四波疫情下行期。全球流行优势株Omicron变异株传播力强,境外输入风险将持续处于高水平。我国境内本土疫情仍呈多点散发和点状暴发并存的态势,省外输入风险很高。
【防控建议】
1.接种新冠疫苗可降低人群的病死率,建议符合接种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尽早接种疫苗。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须注意的是新冠疫苗接种者和受种者(包括其亲密接触家属)在接种后48小时内不宜进行核酸采样;
2.自觉遵守防疫部署,有序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少扎堆、少聚集,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卫生习惯;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干咳、发热、乏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的,要自觉联系家庭医生,尽快去发热门诊就诊。就医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二、登革热
我市5月31日-6月19日多雷雨天气,有3-4次主要降水过程,5月底前后、6月上旬中期、6月上旬末-中旬初以及6月中旬末,量级可达大雨到暴雨,并伴有雷暴和短时大风。期间最高气温可达33℃左右,受降水影响,气温有起伏。湿热气候和环境利于蚊媒孳生,适宜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目前还没有能有效防治登革热的疫苗和特效药,广大居民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防蚊灭蚊高招】
1.保持通风干燥。勤打扫、多通风、避潮湿,蚊子跟你说拜拜。
2.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把蚊子挡在外面,让它们“看”得到,咬不到。
3.清除蚊虫孳生地。无积水不蚊虫,清除积水是灭蚊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大家平常要对可能蓄积蚊子幼虫的水体容器进行清理,如旧轮胎、废旧缸罐、水沟等。水生植物容器三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不好清理的储水容器,可加盖防止蚊虫孳生。
4.消灭成蚊。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到2个小时左右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也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前收藏好食品和餐具。
5.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喷涂蚊虫驱避剂。
6.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白纹伊蚊的活动高峰期,这个时候到户外活动更要格外注意。
三、野生蘑菇中毒
专家提醒:6月我市多雷雨天气,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每年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毒蘑菇中毒的死亡率居各类食物中毒之首,市民需做到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
健康知识点:据统计,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蘑菇中毒的临床分型主要分为八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神经精神型、光敏性皮炎型、混合型。其中胃肠炎型最常见,表现为食用后1小时到2小时即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病情最为凶险,患者一般在进食毒蘑菇6小时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自觉康复,在医学上“自觉康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假愈期”,此期一般持续1~2天,几天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菌类专家亦难肉眼辨认,老百姓更是很难根据其形态来鉴别是否有毒,且蘑菇中毒无特效疗法,市民切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防控建议】
1.不采摘:市民朋友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来源不明、路边草丛、家中花盆的野生蘑菇。
2.不购买:请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
3.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4.早就诊: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