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推动高端科学资源与教育融合 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3-08-07 11:02 来源: 宝安日报

光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期间,水火箭滞空赛参赛学生准备水火箭发射。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7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 方淑贞 王树伟 谢婷婷/文 记者 卢正辉 李立治/图院士、博士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科普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各类高端实验室、科研机构就分布在“家门口”,为学生研学实践提供便利;学校与高新科技企业共建“创客实验室”,为学生打造创新实践的“孵化器”“梦工厂”……在光明科学城,学子们享受着令人羡慕的专属“成长福利”。

光明教育紧跟时代、把握机遇,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以大思维、大格局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充分利用科学城丰富的科技资源,以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教育创新融合”新路径,印发《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全面开启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科创名师梯队,构建科创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科创实践活动,擘画了一幅新时代科技创新教育蓬勃发展的蓝图。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光明科学城宏大的教育图景,已然大手笔铺展,更加精彩的篇章,正在奋力书写!

光明区成立光明少年科学院,并为光明少年科学院分院授牌。

整合科学城高端科学资源

开辟中小学“科教融合”新路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现已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及2所研究型高校。创新资源优渥的光明科学城,也成为了光明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不竭源泉,让光明教育事业迎来新的黄金时期。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光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区内科研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教育创新融合”新路径,在全市率先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光明区教育局汇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智库,研制印发《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点围绕“工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品牌打造、活动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如何将创新课程有效地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切实推进创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是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光明区教育局创新出台《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式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学科教育与科创教育相融合;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研发具有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创新发明课程、人工智能社团课程等区域科技创新通识课程读本;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具有光明元素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同时,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项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光明区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教育“双示范区”创建发布会暨光明区2022年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举行。

如今,在光明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科创教育融入了校园生活的日常,让科学精神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长圳学校把科技节纳入校园“四大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科技特色建设有机结合,走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的新路;凤凰城实验学校制定了“以健康为基,人文科技为翼”一基两翼特色办学的顶层设计,推动科教有机融合,打造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与科技创新教育品牌项目;南科大附属光明凤凰学校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阶段就渗透大学、高中的科创研究方向、内容与环境;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科技创新类社团、个性化课程、科普活动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科技创新课程生态……

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科学的种子,未来就有可能长出科学的参天大树。背靠光明科学城,光明教育有着深厚的科创沃土,也必将开出绚烂多彩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公明中学麦伟聪同学(前排左二)作品《无双手残疾人专用鼠标》先后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金奖等。

打造高素质科创名师梯队

构建光明科学城特色课程体系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是第一资源。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需要一批优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

光明区邀请高校专家、企业导师等,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普及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开展科创教师梯队培养,通过实施科创名师锻造规划、成立科创名师工作室等,打造高素质科创名师梯队。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了创新思维专项培训、人工智能专项培训、机器人专项培训等,参训教师500余人次,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此外,光明区计划每年定期组织科普教育专家面向基地管理人员、基地科普讲师开展专项培训,通过等级考试的方式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考核认定,3年内考核认定30名基地管理人员、100名以上科普讲师,切实提高光明区中小学校外科普教育基地从事科普教育的专项能力。

近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上荣获J组全国第二名,该校为全国获奖成绩最突出的学校之一。

同时,将进一步发掘科学城专家资源,面向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区内各部门各领域的院士、专家、博士等聘请100名以上的科普讲师;引进一批区外院士科学家,组建院士专家库,定期走进光明区各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持续壮大区内科普讲师团。

“自然界植物会‘变态’吗?”在中山大学(深圳)农学院,辛国荣教授近日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妙趣横生的农学科普讲座,引导同学们认识、关注植物“变态”表象背后的机理。“小胶质细胞能被什么激活?”“未来我们能自己选择留下什么记忆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雨晨走进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为高一学生带来一节“小胶质细胞”课程。据悉,目前已有近30位博士走进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给学生分享科学知识或科研成长故事。

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也为构建光明科学城特色课程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明教育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研发灵活且具有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创新发明课程、人工智能社团课程等区域科技创新通识课程读本;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紧抓课后延时服务这一黄金科普教育契机,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创新发明、3D打印、无人机等主题开发学校科普课程,开发具有光明元素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逐渐将光明区打造成科普教育门类齐全的示范区。

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实验室。

多方共建科创教育“立交桥”

实现校外校内科创教育“双向奔赴”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单靠区教育系统内部力量还远远不够。光明区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光明科学城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探寻“融合”点、找准“联结”点,共建科创教育“立交桥”。

2021年9月,光明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聘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担任光明少年科学院名誉院长。2023年3月,光明少年科学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6家分院、13个研究所,50名小院士。去年暑期,光明少年科学院20名小院士、8位科创导师前往贵州开展研学科考(天文/地质专项研学课程),研学科考覆盖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台址),凯里化石生物群寒武纪地层第三统第五阶金钉子(苗岭统乌溜阶)等科研殿堂、国之重器、野外科研台站等。类似的研学实践活动,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寻科学世界的强烈欲望。

在创新育人模式、拓宽学生研学实践路径方面,光明教育做远远不止于此。

2022年7月,光明区将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光明农场大观园、时尚谷等生态资源单位和深圳湾实验室等院所科技资源单位,纳入光明区中小学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命名为光明圳蓝少年科创空间站),为科普学分制试点提供资源支撑。截至目前,校外基地共发布科普课程56门。同时,光明区充分发挥“蓝绿本底”生态优势,不断优化自然教育软硬件设施,成立光明区虹桥自然教育中心,进一步拓宽科普教育阵地。

2023年5月31日,由光明区教育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主办的2023年光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论坛暨一校一企一特色共享创客实验室授牌仪式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举行,并首发了光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社团课程读本《AI创客0-1》和《创新思维实践手册》。目前,全区共有15所中小学分别与英特尔、腾讯、科大讯飞、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信息实验室等单位达成了共建协议,着力打造中小学生创新的“孵化器”、实践的“梦工厂”,集聚了一大批光明拔尖创新青少年。

“科学的探索源于兴趣,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家长赖林是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教授。他走进学校五年级(5)班,为孩子们讲解火箭的原理、结构。课堂上,他与孩子们多次互动,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操场,动手发射水火箭。据介绍,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每个年级有近50位家长为大学教师或医院职工,这些家长也成为了科学教育的“富矿”。光明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家长的科研资源,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学校,家校共育形成科学教育的合力。

科学与基础教育有机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双向奔赴”,汇聚起了光明科技创新教育的强大合力。

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与科学家一起做研究。

塑造科技创新教育闪亮品牌

光明学子在国内外赛事大放异彩

在创建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区这一目标下,光明区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科教体系。记者了解到,除了实施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成立光明少年科学院等特色育人模式外,光明区还将以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科普月、区域科技节等常态化科普教育活动为依托,逐渐将“光明少年好问题”“家庭趣味科技秀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与科学家面对面”“光明世界科学城嘉年华”等赛事或活动打造成国内科普品牌,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寻科学欲望。

事实上,光明教育在校园里播下的科学种子,已然争先萌发、开花结果。

近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上荣获J组全国第二名,获特等奖2项、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8项,获公益主题奖1项(全国共15项),晋级全球邀请赛赴美国参赛2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共35项),该校是全国获奖成绩最突出的学校之一。

近年来,斩获国内外科创类赛事重要奖项,在光明区中小学中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4月,凤凰城实验学校曾志成、焦熙婷发明的“移动式扫码购物车”夺得“第二十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发明创新类全省中小学冠军,全区荣获一等奖7项,名列全市、全省中小学前茅。

2022年8月,在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赛中,公明中学麦伟聪等同学的“无双手残疾人专用鼠标”夺得发明类全国金奖、初中组全国冠军、广东省中小学唯一金奖。

2022年3月,在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光明区实验学校邓佳航同学作品《多功能扳手——基于“蜂巢”仿生原理的活性外形自适应扳手》获得广东省科协主席奖,并在全国赛获得最高奖项。

在第38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光明区学生创新成果获奖总数(96项)、一等奖总数(26项),均居全市前列。

在国际赛场上,光明学子同样出彩,在2020、2021、2022年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光明学子分别获得4金4银、5金4银和7金8银。

……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光明区在校园中播撒下科技创新的种子,让学生在创新、创造的世界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逐梦前行,不断演绎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彩篇章!

[编辑:谢燕丽]
上一条: 光明区第五期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在光明区举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