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台智慧农场迎来丰收,校长为学生普及小麦知识。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8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明媛 黄志辉 谢婷婷 文/图)坐落于森林氧吧新城公园和虹桥公园旁,距离地铁6号线凤凰城站不到100米,颜值爆表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馆近在咫尺……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在万众瞩目中“C位出道”,迅速在光明掀起了一阵“实验风”。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建于2019年,是深圳实验教育集团与光明区政府倾力打造的高起点、高水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提供2400个优质学位。学校的落成,让更多光明学子圆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也成为光明区迈向教育强区之路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办学以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典型案例评比一等奖、“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建设项目试点学校、光明区教师发展基地、深圳市中小学科普学分制光明区试点学校、光明区“双减”工作示范校、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式学习实验校、光明区一校一企一特色共享创客实验室、光明区2022年初中教育教学卓越奖、首批科学城青年菁英汇集体等诸多荣誉。
乘东风之势,谱教育新篇。2023年12月,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为牵头校的深圳实验光明学校(集团)揭牌成立,开启了崭新的发展征程。目前,首批成员校深圳市光明区塘尾第一学校(暂定名)正在加快建设,办学规模为54班九年一贯制,可提供学位2520个,计划2026年7月投入使用。
校园科技节上,师生携手制作的火箭准备升空。
实验基因
坚持“健全人格教育”育人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深圳实验学校有着天然的“贵族基因”,是深圳莘莘学子的“梦校”之一。
秉承母校深圳实验学校优良文化基因,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恪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办学思想,始终牢记“励精图治”校训,构建了“严格、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营造了“敬业、创新、严谨、精深”的教风,形成了“尊师、刻苦、活泼、求实”的学风,迅速发展成为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育人德为先,润物细无声。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围绕“立德、入格、益智、赋能”的育人特色,致力创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滋养学生,努力打造人文与科学融汇、经典与现代并重、教师与学生敦睦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以三节一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周)、晨会等活动浸润学生,从而实现“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力争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为孩子的未来赋能。
五育并举促成长。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兴趣、锻炼实践能力、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目前,该校共有55个社团,涉及学科、艺术、体育、手工、科创、劳动等多个领域及类型,社团覆盖率100%。2023年,朗诵社团的《读中国》《以青春的名义》两个作品,双双在粤港澳校园朗诵艺术节上荣获金奖,并受邀在“礼赞科学城·奋进向光明”2023年光明区诗文朗诵会上展演,激励无数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在课程探索方面,学校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出发。在“双减”政策下,优化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设计能力;探索跨学科教学、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兴教学方式;开启劳动教育课程的新篇章,目前形成了特色的天台共建花园项目、“劳动+美术”“劳动+科技”等特色课程。陈泽群老师的《跨领域初中历史教学》荣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孙蕾老师的《基于智慧农业和无人机的STEAM教育科技研究》获得光明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软科学研究2021年立项项目,有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市、区奖项。
此外,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开发了基于生活、信息、审美、国际、创新、品德、身心、学习等“八大素养提升”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全体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选择。
“五育并举”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走进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展非遗展览体验工作坊。
光明气质
坚持“科技·生态·幸福”理念 让学生在创新环境中“诗”展才华
秉承实验文化基因,打造光明独特气质。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积极响应光明教育“科技·生态·幸福”发展理念,拥抱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浪潮,深度创新融合“实验基因”和“光明气质”,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全过程,内化为学校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自觉,构建出独具魅力的育人特色、文化表达和发展内核。
建校伊始,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便锚定实施创新实践项目,体现高新科技与多学科融合,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创造型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此,学校制定了《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科创中心建设与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探索构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光明区青少年科创交流线路的闪光点。
“哇,以前只能在科幻片里见到的‘人机共舞’,今天走进了我们学校,太酷了!”2023年5月9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第二届科技节开幕式上,黑白相间的机器人舞团引起了学生们的阵阵尖叫声,随后,学生们也上台跳起了充满青春气息的舞蹈,“人机共舞”成为本届科技节的一大特色。还有师生共制的火箭升天、酷炫无比的无人机展演……在这里,同学们在科技的天地中尽情遨游,在学校科技的舞台上施展才能,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实验科创“新星”。
2023年,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成为光明区科普学分制试点校,同年学校入选光明区中小学共享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首批实验校,联合知名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于中小学生群体,建立开源、创新、协作、共享的科创环境。
耕耘结硕果。2023年8月,该校学子温涛瑞、麦瑞熙和梁浚豪三位同学组建的“拓荒者”队,以初中组第二名的成绩喜获广东省一等奖,并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营造契合光明科学城气质的科创环境的同时,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也注重以文化、艺术润人,诗教特色便是其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学生组队上台,通过诗词联句、识别诗句、诗词鉴赏、诗词飞花等形式进行比拼,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紧张刺激,又其乐无穷。2023年12月8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举办首届诗词大会,活动以“诗韵·实验”为主题,设置四个环节,全方位考验选手们的诗词功底、反应能力、观察力和鉴赏能力,展示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活动中,爱好诗词的学子齐聚一堂,大家以诗文润心,以诗会友。
建校以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一直坚持以诗词文化进校园为载体,通过“诵千古美文,吟百家诗篇”,打造“诗韵实验”,用诗文滋养少年,助力健全人格的培养。2023年2月,该校正式被授予“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第二批试点学校。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探索实验文化与诗教建设融合新路径,力求走出一条诗韵育人与实验文化养人相得益彰的教学新样态。
校园风景如画。
名师引领
多级平台多元赋能 打造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师资队伍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作为一所名校办新校的范例,坚持传承深圳实验学校的优秀办学理念和科学管理模式,多级平台多元赋能,促进教师渐进式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精良师资。
“应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是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倡导的价值追求。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传承实验品牌文化,强化价值引领,激发老师内驱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专业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作为光明区教师发展基地,深圳实验光明学校高度重视为教师发展创建成长平台,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校本研修促成长”的方式,设立了文化价值引领成长、课程建设促进成长、互惠教研共同成长三个维度的教师发展基地目标,不断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在创建的过程中,围绕学校名师课堂、教坛新秀比赛、教师循环课、专家讲坛、青蓝结对工程、实验青年说系列活动、班主任研修、教师基本功培训、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引领等“十大常态化项目”开展有效研究,多元方式,夯实基础,建设品牌。
学校全面考虑全体教师的梯队发展,以互惠教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骨干教师稳步发展,名优教师再发展的共同成长状态。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以做、听、说、读、写、赛开启深度研修,通过循环课、教坛新秀比赛、同课异构、青蓝结对工程,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阅读沙龙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实验青年说、实验班主任说,专业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表达能力,以反思重建、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提升青年教师教育写作水平,以教师基本功培训与教坛新秀比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素养,在做中奠基,听中判断,说中锻炼,读中学习,写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提出发展性的定位建议,建立“以点带面、结对联动、辐射引领、互惠成长”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
通过多级平台多元赋能,学校老师的专业素养获得明显提升,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三年多来,学校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共300多项。目前,学校115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64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1人,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广东省首届生物学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光明区年度教师1人,区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13人,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7人。
诗词大会比赛现场。
共育未来
开拓家校、馆校合作新路径 铺设向外延展广阔学习空间
“爸爸,你看,我们种下的黄瓜和玉米已经成熟了!”2023年6月,四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们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学校天台的菜园开展采摘活动。学生在春天播下的作物种子,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活动中,孩子向家长请教农作物相关的知识,老师与家长们共同探讨下一次的播种和采摘。在天台菜园的一方天地间,家校沟通与亲子互动其乐融融。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或家庭一方的事情。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各方积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见证学生成长。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区、走向图书馆、走向艺术中心,实现家校合作、馆校合作,为孩子们铺设向外延展的广阔学习空间。
“实验的美术老师真了不起!”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展的“走进美术馆 感受艺术魅力”活动中,当学生们得知马小其、戴培仁等已经退休的老师仍潜心创作,且创作的作品震撼人心灵,内心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展览自己的作品。
为架起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与学校课堂之间桥梁,形成馆校合作共建长效机制,深圳实验学校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签署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图书馆、美术馆、城市规划馆都有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绘画写生活动、进行研学交流的身影。
“馆校合作”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汲取艺术经典的滋养,形成参与艺术、感受艺术、交流艺术、创造艺术的良好氛围,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