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光明网 > 光明旅游 > 

光明旅游

沉甸甸的历史勾起回忆 香喷喷的粽子挑逗味蕾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17-05-31

李松蓢社区的阿姨们展示本地端午节经常吃的粽子、糍粑等美食。宝安日报记者 管强 摄

深圳新闻网5月31日讯 端午节前夕,光明新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光明记忆——端午节”特色寻访活动,近百名市民报名参加。大家一起参观体验公明办事处李松蓢社区居民包粽子、制作糕点的文化习俗,通过参观该社区梁氏宗祠与茅洲河公明段来了解本土文化历史和地理风貌。

包粽子 体验本土民俗

27日上午,参加活动的市民来到事先联系好的李松蓢社区一处菜园地,与当地村民一起包粽子、制作糕点、摘菜,体验田园生活。本土粽子各式各样,有绿豆散心粽、豆捞皮粽、碱水粽,搭配红豆、花生、无皮绿豆等食材。

参加活动的张明亮看到现场包粽子的均是女性,她们巧手翻飞,短短十来秒钟一个结实的粽子就诞生了。他有些按捺不住,觉得包粽子大概不难,于是撸袖子加入包粽子的行列。不料经过一番折腾,竹叶裹成的糯米还是松松垮垮地往外漏。几番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他不得不举手“投降”,笑嘻嘻地说:“不服不行啊,包粽子还是你们女人家厉害!”

记者现场看到,参加活动的市民也有很多会包粽子的,他们纷纷大显身手,不到半个小时,一排排样式各异的粽子摆满桌子。看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出炉,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市民纷纷表示,“这个活动举办得太好了,能体会到一种传统端午节浓厚氛围。”

市民刘晚翠没学会包粽子,现场摆放的粽子没有一个出自她的手,颇有些遗憾,她赶忙跑到炉灶旁添柴生火煮粽子,“给大家煮粽子还是可以的嘛。”不一会儿工夫,粽子的香味从锅里飘荡开来,大家聊粽子、聊端午,欢乐的气氛洋溢整个现场。

逛宗祠 寻找创作灵感

当天下午,在新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大家还参加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大家在李松蓢社区走街串巷,感受自“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以来社区面貌的改善。

大家还参观了梁氏宗祠,梁氏宗祠初建于明朝中叶,距今约有300年了,1988年重建,基本保持原有古典风貌的建筑气势,宗祠为三座宫殿式建筑,高7米,占地650平方米。每座厅堂的顶梁柱为格木或石条打制,屋身全为青砖砌筑。悠久的村落、独特的民俗,激发着作家、摄影家、画家们的创作灵感。

随后,大家来到茅洲河公明段,大家或用相机拍下波光潋滟,或用画笔绘成水乡情思、竹径寻幽,或在心里默念着美丽的诗句抒发胸臆。

夕阳落下山头,为期一天的寻访活动结束了。专程从深圳市里驱车赶来参加活动的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郑丽萍激动地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给我们摄影人提供了很好的题材,通过相机,更好地记录光明本土居民的传统节日习俗,了解光明的历史,感受光明的特色与魅力。”

作家远人说:“端午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纪念也是一种寻找。作家的义务就是将寻找转化为文字,正如屈原将感受转化为诗歌。”

新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瑛表示,在新区文体教育局的指导下,“寻找光明记忆”项目自成立以来,多次走进各村落,寻访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美食以及古旧建筑,先后开展了“光明农场越南归侨饮食民俗”“光明记忆里的中秋——公明本地的饮食风俗”等一系列特色寻访,目的就是寻找文化的根,了解本土,热爱本土,梳理与传承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将邀请更多群众、市区艺术家来参与特色寻访、写生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光明的美,进一步擦亮光明新区特色文化品牌。

宝安日报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符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