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光明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的企业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三大工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光明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先后出台“1+18”和“鸿鹄计划”等政策,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优质企业铺天盖地”的金字塔形产业生态体系,着力实施三大政策工程:
鲲鹏工程:助力大企业做强做优
——实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落户奖励。一是一次性落户奖励。对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业项目总部落户光明,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奖励。二是全方位建设费用支持。对市级“十大行动计划”等高端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光明,按上级资助50%,给予最高5000万元配套,并在空间、建设等方面给予“一事一议”专项资助。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400万元建设费用补贴。对新迁入光明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业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装修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高管临时安置补贴;并根据企业实际,对其分3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高1500万元的租房补贴。
——提供最具吸引力的供地政策。光明新区为产业发展储备和整备了大量的产业空间。2018年,光明新计划出让工商业用地31宗,合计105万平方米;未来3年,计划新拓展产业用地300万平方米。此外,光明产业用地价格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空间和土地资源具有较强优势。
目前,光明正在修订用地出让各项政策措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优先解决上市、总部研发等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对龙头企业以及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重点产业项目精准供地。同时还创新土地供应模式。
——高标准支持企业引进梯队人才。
一是针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实施高端人才奖励政策:对在光明工作的杰出人才、精英人才、成长型人才给予最高600万元的人才奖;对引进上述人才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伯乐奖。二是落实“鸿鹄工匠”技能人才扶持政策。对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荣誉的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光明“鸿鹄首席技师”的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同时,对企业建设特色培训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推进新型学徒制企业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
——“多策并举”支持企业做强做优。
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一是补贴企业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投资、智能工厂、重大技改项目予以最高1000万元补贴。二是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 按照加计扣除10%、予以最高200万元补贴;对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例超过5%的企业予以最高500万元补贴。三是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平台。对企业新设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予以最高500万元补贴。
扶持企业由大向强。一是对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5%的企业,按其规模和增幅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二是对光明百强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按其增长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三是对企业股改上市的各环节进行培育扶持,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质量和专利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对获得国家质量奖的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省级质量奖300万元、深圳市长质量奖最高200万元,区级质量奖最高100万元;对区级卓越绩效试点企业奖励30万元。二是对获各级专利和版权奖励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三是对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商标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四是对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创新类企业给予单项最高100万元奖励。
多渠道支持企业“走出去”。一是对各类国内外经贸会展活动的参展企业给予最高100%全额补贴。二是对重要国际认证给予单项最高10万元补贴。三是大力推动中以、中德等国际化合作项目建设,为光明企业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构建全天候、全方位企业服务机制。
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企业工作体系。今年,光明选取了1000多家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台账,由新区领导、办事处领导、社区书记逐一挂点,为光明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以此助力重点企业做强做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