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明打破监管部门和学校之间“一对一”监管模式

来源:宝安日报发布时间:2022-11-25 18:10

光明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5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 通讯员 邱瑾 龚岩龙 文/图)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状况备受社会广泛关注,更牵动千万家长的心,同时也对区各级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全省第二个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区,光明区在此项工作上有哪些探索和经验?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以下简称“光明市监局”)获悉,该局打破以往监管部门和学校之间“一对一”监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助推校园食品安全提质增效,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引入专业机构“把脉问诊”

学校在光明市监局指导下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助力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引入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是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能够提供食品安全相关管理服务的合法社会机构。该类机构通过对每所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进行全方位“体检”,就食堂人员管理、原材料监测、加工过程指导、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档案资料整理等方面查找、分析、梳理每所学校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排除风险,规范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和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迅速提高食堂从业人员规范作业水平和安全素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2022年,在光明辖区已有5家专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全区12所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指导服务,已经开展培训79场,累计培训考核4309人次。

政府部门牵头“会诊原因”

为使专业机构指导服务的内容与监管部门的要求有机统一,光明市监局不定期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校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召开风险交流会进行“会诊”。

综合分析发现,学校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学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容易给学校食品安全留下种种安全隐患;新建的校园食堂日益增加,一些硬件设施布局不合理,局限于达到规范管理的条件;在疫情环境下,综合监管力量及学校管理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风险隐患排查难以做到全覆盖。

风险排查前移“对症下药”

光明市监局通过把脉问诊、分析原因,以“护苗促食安”行动为契机,着力构建“辖区所监管、专业老师指导、校园整改提升”三方治理模式,“对症下药”加强技术帮扶和指导。

光明市监局实施四个100%工作模式(即100%全覆盖、100%落实整改、100%形成闭环、100%覆盖培训),由第三方专业服务指导老师对辖区内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对全区142家学校食堂每年进行至少两次100%全覆盖风险评估和规范化提升指导,并指导学校食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共发现和消除1100余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新建学校食堂,光明市监局提前介入指导,从图纸设计开始就与校方、设计方保持密切沟通,按照A级标准规范优化食堂流程布局、设施设备配备,为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今年以来,累计为4所新建学校提供合规指导咨询服务,给出合理化建议32条;光明市监局还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向全区学生食堂推行色标管理、6S管理等先进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光明区公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量化A级率位居全市前列,师生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微评

全面营造校园食品安全环境

学生用餐环节多、链条长,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松懈大意,应建立更专业、更严谨的长效监管机制。光明区创新完善监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有效提升监管效能,消除监管盲区和监管空白,构筑起全方位的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关,需要时刻紧绷食品安全之弦,采用科技手段抓好每个环节和每处细节,强化生产、加工、运输等全链条监管,持续供给安全又营养的校园餐,护航学生在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中健康成长。刘昌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