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理工大学住宿式书院一景。
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12日讯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李立治 通讯员 王之康 潘泳堤 文/图)近期,深圳理工大学获批设立的消息,刷爆了不少深圳网友乃至全国网友的“朋友圈”。这所新型研究性大学到底“长”成什么样?
据了解,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位于光明科学城,总用地面积近1200亩,依山而建,东侧是光明森林公园,中央还有一个罗仔坑山塘,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实现生态与科技的和谐共生。如今,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第一期20多万平方米建筑已建成交付,其余建筑将于8月底集中交付。
走进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只见山水相依,自然为景,山景、水景、园景深度融合,将给师生“三景合一”沉浸式山水体验,置身其中移步换景、景景生情。深圳理工大学已经确定6月15日、23日举行主校区开放日,欢迎学生家长预约参与。
深圳理工大学住宿式书院食堂。
绿色校园山水相融 与自然共生
步入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硬朗的建筑线条与柔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校园风景画卷。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是一个生态教育的场所。
据悉,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以山水为“生态骨架”,设计了大片绿地,可以让市民带着孩子体验草地露营的乐趣。沿着校园内湖,一条夜晚会发光的“滨水步道”串联起校园内的各个学研楼、书院楼。沿山脚还修建了一条2500米长的登山步道,折返一周刚好5公里。走在校园内,宛若置身于一座绿意浓浓的社区公园。除了体育馆内的泳池,作为与世界级校园接轨的一项创意,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别出心裁地修建了一个75米长的户外无边泳池。
充分考虑到师生在校园内的行走体验,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还建设了一条贯通整座校园的风雨连廊,风雨连廊顶棚由太阳能光伏板模块组成,太阳能发电直接并入城市电网,可依据实际输出度数抵消学校相应的日常用电量。
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在尊重自然、融合科技与文化中,构建了一个集学习、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绿色校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与山水相融、与自然共生的故事。
深圳理工大学住宿式书院一景。
住宿式书院 是学习殿堂也是生活乐园
深圳理工大学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主校区建设有6个住宿式书院。
这6个书院均为U字形的院落,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学习的殿堂,更是生活的乐园。书院内,学生宿舍依山布局,围湖而建,掩映在红花绿叶之中。基本上从每一个房间望出去,不是湖景就是山景,为学子们提供了理想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同时,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宿舍楼群仿佛是山的一部分,既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又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居住体验。这种设计减少了对山体的干预,同时减少了大量土方运输,是对自然环境的最大尊重。
除了学生宿舍外,书院每层楼还配有辅导师宿舍、通宵自习室、心理辅导室、茶水间等,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生活空间。书院前有一个小庭院,铺设着面积不小的草坪,学生可以在此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书院还配有食堂,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深圳理工大学滨水空间。(效果图)
古树广场生态自然 有200多棵珍贵树木
深圳理工大学致力于建设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校园。在主校区规划中精心融合了生态保护。这一点在主校区的古树广场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设计师团队十分重视校园内的植被保护,项目组做了一个完整的场地测绘,在测绘过程中发现,原本计划建实验楼的场地上,有200多棵非常珍贵的树木,其中有7棵胸径非常大的本土树种,这些树木正好形成了一个古树广场。于是,设计师赶紧修改了设计方案,让这栋实验楼建筑避开古树广场,把校园中这些自然的记忆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校园水体。(效果图)
水体蜿蜒 滋养着每一处活力与生机
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水体蜿蜒,如同生命之源,滋养着每一处活力与生机。其中,中央湖公园尤为引人注目,湖面波光粼粼,如同一块镶嵌在绿意中的镜子,静静地映照着周围的山峦。这不仅是校园的一颗明珠,也是自然智慧的体现,为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绿色校园奠定了基础。原来,设计团队对起泄洪作用的罗仔坑山塘进行面貌改造,形成湖体景观。既在校园内打造美丽的湖泊,又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让雨水在这里被有效收集与净化,展现了校园作为海绵城市一部分的功能。
不仅如此,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还有多处多功能生态水体和滨水活力环。设计团队灵性地将水体水岸设计成亲水的岸线,草坡入水,让水与人、与自然更加亲近。
每一次雨季到来,学生可以观察到水的流动,听见水流的声音,看到水从山上流向管理区,再通过人工的净化湿地,最后流入中央湖,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