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本网热线:0755-27403005 | 邮箱:lsgmw@sznews.com | QQ:2290925432 | 微博:http://weibo.com/lsgmw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绿色光明网> 新闻周记 | 图闻周记 | 光明人物 | 一周档案 | 老照片的故事 | 口述光明

光明新区河道整治和管网建设成绩斐然

发布日期: 2017-12-26 16:26 [绿色光明网]

图为经过整治后的茅洲河李松蓢段,可见白鹭嬉戏。林凯 摄

深圳新闻网12月26日讯 (记者 谢燕丽 通讯员 蒋怡)近日,光明新区环水局传出喜讯,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全力冲刺,提前完成治水提质年度任务,2017年治水提质攻坚战战果丰硕。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全年完成治水提质投资13.1亿元,超全年计划(11.24亿元)17%;建成污水管网230公里,超市下达年度任务(165公里)39%;核查企业1.2万家,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96宗;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10条,完成整治23公里;全年全面推进建成区1+4条河流的黑臭水体治理,9月份提前完成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段清淤、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截污纳道建设任务,水质改善效果明显,生态河道整治加快,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5条河流告别黑臭。

治水是个系统工程,对光明新区的河流污染源解析,生活源占比约75%,工业源占比约16%,面源占比约9%。主要原因:一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排河道问题突出;截至2015年底新区建成的市政污水管网仅约378公里,缺口高达512公里。二是“小散乱污”现象十分普遍,偷排工业废水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城市面源管控还有短板,垃圾场站、农贸市场存在脏乱差死角,小餐馆、小门面等小污水乱排放问题也比较突出。

针对河流污染的实际情况,光明新区以“河长制”统领,遵循“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方针,综合采取工程、行政、法律、科技等手段,以科学的态度、持续作战的精神,梳理出“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的系统治水模式,实现精准治理。同时,成立9个专责小组,采取“红黄绿”、“盯关跟”的办法,“日协调、周报告、月评价”连续组织攻坚行动。

工程治污 “1+4“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见成效

近日,记者参加“观河团”,现场观看茅洲河光明段,水质清澈,可见鱼翔浅底、白鹭在水面飞翔,河道可见跑步和锻炼身体的人。据新区环保水务局介绍,治水提质是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新区遵循“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方针,以河长制为抓手,一河一策,狠抓源头减量和管理控污,严控工业源和面源污染,成立9个专责小组,采取“红黄绿”、“盯关跟”的办法,“日协调、周报告、月评价”连续组织攻坚行动,按期完成整治目标。

河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茅洲河流域及观澜河流域在光明新区范围内的14条重要支流均已全面开工整治,鹅颈水、木墩河2条支流完成全河段整治;楼村水、新陂头河2条支流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河段整治;白花河、玉田河、大凼水、西田水、东坑水整治随着土地整备工作的提速,进度正进一步加快。

污水管网建设实施集团作战模式提质提速。新区“十三五”期间管网规划建设512公里。其中,2016年已完成66公里;2017年计划完成165公里;2018年计划完成281公里,基本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2019年查漏补缺,完成全部管网建设任务,同步实现雨污分流目标。新区先后完成茅洲河光明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EPC项目包和光明水质净化厂“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包招标,借助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目前已形成两大战区,全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工作。截至12月10日,2017年共建成230公里,超额完成原定165公里目标,完成率为139%。其中,EPC项目累计完成126公里,PPP项目累计完成31公里。

除办事处和新区环保水务局先行实施的4个污水管网项目(总长138公里)外,其余12个管网项目(约374公里,占十三五规划量的73%)按流域统筹、系统推进的思路分别纳入PPP项目(光明厂服务范围)及EPC项目(燕川厂服务范围)实施。新区通过公开招选实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实施大兵团作战,统一进度、质量、效果管控标准。目前EPC项目已打开50多个、PPP项目已打开20多个工作面全速推进。

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列入新区年度任务的1+4段黑臭水体(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河等四段支流)治理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包括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沿河截污管道铺设。消除黑臭工作初见成效,并已于近期通过第三方评估。其中,随着茅洲河支流玉田河清污分流工程在两个月内全速推进实施并于2017年9月23日通水,干流每天获得约8 万吨干净生态补水量;根据市、区水质监测数据,茅洲河光明段楼村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

近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督导组在光明水质净化厂——茅洲河水质净化厂补水工程出口现场查看时,专家组对整治效果赞不绝口,“一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救活一条河,茅洲河从黑臭河道经截污、补水治理成为了一条生态河道。”

图为茅洲河干流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林凯 摄

源头减污 加快管网建设 助力治水提效

为了控制源头污染,光明新区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加快排水管网建设,正本清源已全面铺开。目前,光明新区全面排查市政和城中村、工业区管网、建筑等情况,光明厂服务范围已排查36平方公里共350公里市政管网并启动设计,松岗厂范围完成排查摸底,完善一片实施一片。开展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通过改造建筑立管,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离,新建的污水系统接入光明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加快污水干管系统完善和实施清污分流工程,提高了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减少了城中村的面源污染。从源头解决“水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新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水质净化厂建管方面,已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31%工程量,并基本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初步设计,同步开展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前期工作。水质净化厂水质水量双提升方面,通过加快污水干管系统完善和实施清污分流工程,新区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光明、松岗两座水质净化厂平均日进水水量均已满负荷运行,进水COD浓度已达220mg/L。

管网排查及修复。环水局成立后,对所有管网开展核查并完善GIS系统。责成管网单位对纳管市政管网进行排查,发现了9处小问题并已整改完毕,另发现2处较大断头问题(玉田河口、将富路光明污水处理厂断头管问题),9月20日已完成抢修并通水。7月底组织深水光明水环境有限公司,组建普查团队,同时投入8个普查小组,共计40人,对光明厂服务范围内排水管网开展普查;截止目前已完成田寮、长圳、玉律等片区普查工作,共计检查排水管渠235公里,排水井6600多座。此外,近日已委托中电建水环境公司,对燕川厂服务范围内工业园区开展普查,以期找准问题,加快联网提效。

过程控污 三级河长联动发力 促河流长治久清

新区、办事处各级职能部门作为三级河长的联系部门,积极发挥部门联动共同治水的主体作用,多方合力实现河湖生态环境改善。

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新区2009年6月2日之后新增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12处,已于2017年1月全部拆除完毕,提前11个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任务;排查发现库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12处,目前已全部组织拆除完成,面积共5.69万平方米,提前3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违建整治任务。

面源污染控制初显效果。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垃圾19万吨、大件垃圾4204吨、绿化垃圾2074吨、工业垃圾739吨,杜绝了非法养殖回潮现象。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现已完成5家,正在改造4家,即将实施5家。加大建筑工地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对外环高速公路、深圳地铁6号线等建设项目加大检查频次,源头管控水土流失。

环保执法重拳出击。从严从重执法,今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96宗,已处罚247宗,开出罚单3812先开出426万元罚金的全市最大按日计罚罚单,查封扣押78家,强制执行59宗,取缔关停151家,移送司法机关22宗,其中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6宗,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宗。通过执法等手段共处理信访投诉4600多宗,办结率100%。

图为经过整治后,呈现出碧波荡漾、水趣盎然景象的鹅颈水。林凯摄

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治水护水 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治好一条河,筑起一道美丽景观,打造一片亮丽城区,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在推进治水提质工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宣传大力引导企业、市民参与到政府治水、企业净水、居民护水的行动中来,大力引导企业净水。通过媒体每日一案曝光违法排污案例,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以实际行动支持政府治水。

光明新区深入基层开展爱水护水宣传。新区在红星社区、圳美社区、楼村社区等靠近河流的社区滚动播放治水提质视频片,并持续开展“治水提质 宜居光明”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有奖猜灯谜、趣味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市民知水护水的热情,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共建共享宜居美丽光明。同时,对李松蓢、圳美、楼村、甲子塘、长圳、塘家、塘尾等社区的周边商户、学校、菜市场区域,通过张贴治水海报、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了10次小型宣传活动,分别在李松蓢、圳美、塘尾社区开展3次大型宣传活动。11月以来新区共发放治水宣传折页18000份,张贴宣传海报1600份,对靠近新区五大河流1公里范围内的20个公交站点刊登治水宣传广告牌40个。

同时,多措并举,聘请民间河长,建立“河小二”志愿服务队。新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各办事处积极响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部分办事处通过聘请民间河长的形式,邀请社会群众参加到河长制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各办事处均积极开展河长制宣传工作,通过派发宣传单张、张贴宣传海报、组织公益护河爱河行动等,将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部分办事处还和新区义工联一起,成立了护河志愿服务队,壮大了河长制工作队伍。充分发动党员、居民志愿者参与护河环保志愿行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茅洲河新区段鱼儿成群游。 管强摄

相关链接:

治水提质成绩单

✔️光明新区“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已完工17项,开工22项,以EPC、PPP模式启动22项。

✔️2017年治水提质攻坚战成绩显著。污水管网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截污纳管三大重点任务提前完成,生态河流整治全面提速,茅洲河光明段可见鱼翔浅底、鸟掠芳洲,5条河流彻底告别黑臭。

✔️2017年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1.24亿元,已完成13.1亿元,完成率为117%。

✔️2017年计划建成污水管网165公里,目前已建成230公里,完成率为139%。

✔️全年全面推进建成区1+4条河流的黑臭水体治理,9月份提前完成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段清淤、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截污纳道建设任务,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全面消除黑臭。

✔️茅洲河光明段楼村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4月份考核成绩列全国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第一名,11月份获专家督导组充分肯定。

✔️河道整治全面铺开,全年完成23公里系统治理,正按明年底全面完成14条主要河流治理目标推进。

✔️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一河两岸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生态长廊,正按明年底基本完成新区水环境生活圈加速推进。

一河一策 治水见效

茅洲河干流(光明段)

配合市水务工程建管中心,采取征地拆迁、控源截污、排污口治理、截污管铺设、河道清淤以及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等主要措施。

在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通力协作下,截污工程已于2016年12月完工,黑臭水体治理主要措施全部完成,已实现水清岸绿,再现鱼翔浅底、鸟掠芳洲。

鹅颈水

2017年1月完成截污工程,年底前完成全河段综合整治,13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旱季污水已不再入河,河道实现不黑不臭,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碧波荡漾,已恢复了往日生机。

木墩河

木墩河是茅洲河流域中上游段一级支流,起源于碧眼水库坝下,流经光侨路、光明大道至木墩河河口汇入茅洲河。

木墩河黑臭治理全长6.4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等。木墩河综合整治工程于2015年开工建设,目前68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截污管道1.1公里已全部完成铺设,已实现不黑不臭。

新陂头河

新陂头河综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完工。新陂头河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长4.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等,目前建成区黑臭水体56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截污管道8.1公里已全部完成铺设,已实现不黑不臭。

楼村水

楼村水综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完工。楼村水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长4.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等,目前建成区黑臭水体46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截污管道6.5公里已全部完成铺设,已实现不黑不臭。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编辑: 谢燕丽

光明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光明,szgmxq

转播到腾讯微博